农业流域“汇”型景观结构对径流调控及磷污染物截留作用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王夏晖
尹澄清
单保庆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
[3] 北京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径流调控; 磷; 截留; 水质; 面源污染;
D O I
10.13671/j.hjkxxb.2005.03.003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选取天津于桥水库北岸桃花寺流域作为实验流域 ,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对生态水文及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流域中广泛分布于季节性河流附近的汇型景观结构 (石坝、植草水道、植被过滤带、干塘、缓冲区等 ) ,通过滞留 /缓冲功能 ,对地表径流的流速及流量具有双重调控作用 ,延长了养分物质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 ,对产生于不同源区的面源污染径流具有截留、吸纳、贮存作用 ,使径流中泥沙和磷素浓度逐渐得到降低 ,减少了养分对下游水体的负荷输出 .多次降雨径流的监测结果表明 ,无论在大暴雨下的连续流事件还是在小雨下的间断流事件中 ,汇型景观结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养分持留功能 .在 2 0 0 3年 6月 2 2日连续径流事件中 ,地表径流的流速可由系统入口处的 3 7 2cm·s- 1 降至系统出口处的 11 1cm·s- 1 ,污染径流体积可削减 5 0 2 % ,TSS、TP、TDP、DRP的持留率分别可达 72 7% ,69 3 % ,5 9 8%和 5 7 9% .在间断径流事件中 ,污染径流全部为汇型景观结构所截留 ,泥沙和磷素的持留率更高 .对 2 1场降雨 径流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干塘和植被过滤带是本实验流域控制污染物输出较为稳定的两种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293 / 2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于桥水库流域地表水非点源N时空变化特征 [J].
李俊然 ;
陈利顶 ;
傅伯杰 ;
张淑荣 ;
李广清 .
地理科学, 2002, (02) :238-242
[2]  
于桥水库水体状况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J]. 王刚,郭柏权.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02)
[3]  
于桥水库水体状况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J]. 王刚,郭柏权.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02)
[4]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前置库对策可行性研究[J]. 边金钟,王建华,王洪起,蔡凌,朱萱.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4(03)
[5]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前置库对策可行性研究[J]. 边金钟,王建华,王洪起,蔡凌,朱萱.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4 (03)
[6]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 1990
[7]  
A multi-pond system as a protective zo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kes in China[J] . Chengqing Yin,Ming Zhao,Weigen Jin,Zhiwen Lan.Hydrobiologia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