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研究

被引:16
作者
孟令国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
关键词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后发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1 ; 020105 ;
摘要
人口红利问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期,但由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口红利的实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时差性,结构性的人口红利正在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东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获取第二次人口红利,而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是继续实行劳动力转移获得第一次人口红利。因此,应实行地区差别化的政策,形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级差梯度,即东部地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农业现代化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而针对不同年龄劳动力进行培训、给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营造归属感则是缓解"民工荒"的长久之策。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关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疑问 [J].
袁志刚 .
当代经济, 2010, (19) :6-8
[2]   基于Leslie矩阵模型的中国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预测 [J].
解保华 ;
陈光辉 ;
孙嘉琳 .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0, 25 (03) :15-21
[3]   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 [J].
徐朝阳 ;
林毅夫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94-108+222
[4]   中国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 [J].
王桂新 ;
陈冠春 .
人口学刊, 2010, (03) :3-9
[5]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4-13
[6]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用工荒” [J].
郑秉文 .
经济学动态, 2010, (03) :73-78
[7]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J].
郭熙保 ;
黄灿 .
河南社会科学, 2010, 18 (02) :64-68+218
[8]   后发优势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J].
郭熙保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613-613
[9]   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J].
马瀛通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2-9+95
[10]   人口低生育率阶段的劳动力供求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J].
王德文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44-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