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地区1996—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被引:3
作者
李双杰 [1 ]
左宝祥 [2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应用经济学科部
[2] 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 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不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了我国1996—2005年间东、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国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呈现一种相对下降的趋势;我国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种相对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的趋势要好于东部地区下降的趋势。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会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是技术效率推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2]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3]   全要素生产率测定方法综述 [J].
邱阳 ;
杨俊 ;
廖冰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1) :38-41
[4]   中国农业TFP的增长及其构成 [J].
顾海 ;
孟令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10) :15-18
[5]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及测算 [J].
余修斌 ;
任若恩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18-23
[6]   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决定因素:1990—1994 [J].
孔翔 ;
RorbertE.Marks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1999, (07) :40-48
[7]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
[8]   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成因分析 [J].
雷明,冯珊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 (04) :1-12
[9]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 1999
[10]  
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李京文等 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