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最近两期古堰塞湖事件的年龄

被引:12
作者
李翠平 [1 ]
王萍 [1 ]
钱达 [2 ,1 ]
唐茂云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阶地; 光释光测年; 古堰塞湖; 冰川堵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分布着多级含湖相沉积的阶地,在河床下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覆盖层。通过对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物的光释光和14C测年,初步建立了河谷上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揭示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在末次盛冰期以来至少发育2期古堰塞湖(古堰塞湖Ⅰ,古堰塞湖Ⅱ),其沉积年龄分别为7~9ka、20~30ka,并形成2级连续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906~2 956m、3100~3 060m的堆积阶地(T1,T2)。古堰塞湖的沉积时间与青藏高原地区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早期低温事件相对应,推测是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活动形成冰川堰塞坝堵塞河道的结果。古堰塞湖Ⅰ分布范围较小,在大渡卡—米瑞发育湖相沉积,湖尾大致在米林县城附近,沉积厚度5~8m。古堰塞湖Ⅱ发育范围较广,湖相沉积在大渡卡—卧龙均有出露,湖尾大致在朗县附近,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00m。古堰塞湖Ⅱ被后期河流冲刷,可形成1~3级次级阶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136 / 11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雅鲁藏布大峡谷格嘎古堰塞湖沉积岩石磁学性质指示的溃决事件 [J].
刘维明 ;
崔鹏 ;
赖忠平 ;
葛永刚 ;
胡凯衡 ;
张文敬 ;
苏春江 ;
易治宇 .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 (09) :2869-2877
[2]   光释光测年基本流程 [J].
赖忠平 ;
欧先交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683-693
[3]   用OSL方法确定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第四纪晚期冰川堰塞湖年龄 [J].
祝嵩 ;
吴珍汉 ;
赵希涛 ;
王成敏 ;
肖克炎 .
地球学报, 2013, 34 (02) :246-250
[4]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活动证据及其构造—环境意义 [J].
张沛全 ;
刘小汉 ;
孔屏 .
地质科学, 2008, (03) :588-602
[5]   西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第四纪多次冰川阻江事件 [J].
刘宇平 ;
D R Montgomery ;
B Hallet ;
唐文清 ;
张建龙 ;
张选阳 .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52-62
[6]   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简单多片再生法 [J].
王旭龙 ;
卢演俦 ;
李晓妮 .
地震地质, 2005, (04) :615-623
[7]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新进展 [J].
张文敬 ;
高登义 .
山地学报, 1999, (02) :4-8
[8]   南迦巴瓦峰跃动冰川的某些特征 [J].
张文敬 .
山地研究, 1985, (04) :234-238
[9]   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J].
杨逸畴 .
山地研究, 1984, (03) :134-141+221
[10]   Identifying well-bleached quartz using the different bleaching rates of quartz and feldspar luminescence signals [J].
Murray, A. S. ;
Thomsen, K. J. ;
Masuda, N. ;
Buylaert, J. P. ;
Jain, M. .
RADIATION MEASUREMENTS, 2012, 47 (09) :68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