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区掌叶大黄的生态学特性

被引:2
作者
谢宗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分布; 元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主要以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为其分布中心,多见于海拔2500~4400m的林缘、灌丛和草地。适生于土壤肥沃、质地疏松的阴坡或半阴坡。掌叶大黄土壤P的含量远低于大黄根茎和叶,Fe含量则为土壤>根茎>叶,其中,根茎与叶相差不大,但它们与土壤相差50~110倍;Na、Mn、Cu的含量表现为土壤>叶>根茎,Ca的含量为土壤<叶<根茎。掌叶大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晴天呈现出典型的单峰曲线,这主要缘于在植物生长季节,高原上的光照和温度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光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青海省大黄资源 [J].
叶宝林 .
中药材, 1996, (06) :280-282
[2]   青海高原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Ⅱ.高寒草甸植物的光合作用 [J].
张树源 ;
武海 ;
陆国泉 .
西北植物学报, 1993, (04) :302-307
[3]   青海高原主要C3植物的光合作用 [J].
张树源 ;
陆国泉 ;
武海 ;
沈振西 ;
钟海民 ;
沈允钢 ;
许大全 ;
丁焕根 ;
胡文新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2, (03) :176-184
[4]  
西藏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编写,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