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民族地区县域协同治理之道

被引:5
作者
李敬
机构
[1]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多民族地区; 县域; 协同治理;
D O I
10.13727/j.cnki.53-1191/c.2011.03.015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摘要
多民族地区即多个民族共生、共存的区域,具有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在公共利益诉求上多元性的特点。在公共治理层面作为我国最完整的一级基层政权组织——县级政府,集权显然不合时宜;在民主基础不成熟的条件下,盲目竞选或其它的竞争性投票可能导致易撕裂族群。因此,在多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唯有坚持党委领导,通过政府"搭台"、各不同民族之间及其内部协同参与,共同协商达成公共事务处理共识的治理模式即协同治理,是当前我国多民族地区实现善治的必经之道。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统治·管理·服务:公共管理范式转换及其意义 [J].
褚添有 ;
潘秀珍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16-20
[2]   自治与共治:民族政治理论新思考 [J].
朱伦 .
民族研究 , 2003, (02) :1-18+106
[3]  
长治久安须建立灵活协调利益机制.[N].张静;.南方周末.2010,
[4]  
民族政治学导论.[M].周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协同学.[M].(德)赫尔曼·哈肯(HermannHaken)著;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6]  
民族政治学.[M].周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7]  
最后的帝国.[M].(美)康奎斯特(Conquest;Robert)著;刘靖北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  
现代政治分析.[M].[美]达尔(Dahl;R·A·) 著;王沪宁;陈峰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