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一、佛寺功能及其演变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成佛后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国王频毗娑罗在城外的迦阑陀竹园建造房屋,供佛陀和他的弟子居住,这就是有名的“竹林精舍”,也是僧伽有寺院的开始。佛寺在古印度称“僧伽蓝摩”,简称“伽蓝”,意为众僧共住的园林或精舍,还有一种供佛徒修行的空闲之处叫“阿蓝若”,简称“蓝若”,此时,佛教已成为一种有组织、有教义的团体了。最初佛寺的功能,一是众僧居住之处;二是说法修行之所。其规模大小不一,形制千差万别,可为城外群房,也可在绿林树下筑舍。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早在秦代佛教已东传,但一般公认,佛教传入中国应在汉武帝之后,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18人到西域寻求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使者同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驮经书、佛像到达洛阳。汉明帝在洛阳东门外建“精舍”迎接他们,稍后取名“白马寺”,这是中国汉代第一所佛教寺院。寺,在中国历史上曾为封建王朝政权部门官署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