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海马乙酰胆碱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7
作者
蔺心敬
胡常林
李正国
于立佐
李桂萍
李怀菊
于振华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2] 山东省济宁市药品检验所
[3]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4]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重庆
[5] 重庆
[6] 山东 济宁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模型; 乙酰胆碱; 血小板激活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3 [];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马ACh和PAF含量。结果 手术后第2、3、5天大鼠海马ACh含量,在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F含量两组间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a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AF则可能主要参与急性脑缺血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后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意义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鼠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 [J].
李巍,张世仪,赵惠敏,严徽瑾 .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5, (06) :46-49
[2]   高效薄层层析法分析人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J].
李惠萍 ;
张瑞祥 ;
张劲农 .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2, (03) :137-139
[3]  
The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the rat following 2–10 min of forebrain ischemia[J] . Acta Neuropathologica . 198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