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玉米新杂交种群体结构特点和变化动态

被引:14
作者
王庆成
刘开昌
张秀清
王春英
张海林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群体结构,产量,产量频率分布;
D O I
10.14083/j.issn.1001-4942.1998.05.001
中图分类号
S513.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5个密度处理的两个紧凑型新杂交种的群体结构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在各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密度增加,群体干物质总量提高,叶片、茎鞘在干物质总量中的比例增加,果穗在干物质总量中的比例降低;叶片、茎鞘干重在植株中上部的分配增加,植株重心升高。另外,探讨了LAI、LAD、LDR等生理指标和叶角度、叶向值、株高、穗位高等外部形态指标变化与玉米耐密性的关系,分析了产量分布及其随密度变异的原因,提出了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的合理群体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冠层特性与光能截获量及产量的关系 [J].
薛吉全,鲍巨松,杨成书,马国胜,胡小平,王林栋 .
西北农业学报, 1995, (01) :29-34
[2]   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产量 [J].
王庆祥 ;
顾慰连 ;
戴俊英 .
作物学报, 1987, (04) :281-287
[3]   玉米株高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 [J].
武恩吉 ;
高素霞 ;
李芳贤 ;
王同刚 .
山东农业科学, 1986, (03) :8-10+7
[4]   玉米田间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 [J].
常鸿 .
山东农业科学, 1985, (04) :16-20
[5]   玉米田的群体结构与光能分布 [J].
赵可夫 ;
许仙太 ;
袁玉信 ;
张慧娟 .
作物学报, 1963, (03) :321-331
[6]  
中国玉米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