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古火山机构特征

被引:27
作者
王璞珺 [1 ]
庞颜明 [2 ]
唐华风 [1 ]
黄玉龙 [1 ]
郑常青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营城组; 埋藏古火山机构; 火山岩储层; 喷发类型;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7.06.025
中图分类号
P317 [火山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在系统总结Hawaiian等7种喷发方式、互层状火山等3种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和垂向序列特征与识别标志基础上,通过剖面火山机构剖析及其与盆内埋藏火山机构对比,总结出营城组2类古火山机构特征。营城组玄武岩火山机构自下而上为枕状、渣状集块熔岩(占总厚度30%),气孔杏仁和致密块状熔岩(70%),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隐爆角砾岩发育,为夏威夷式喷发。火山机构厚度以200~500 m居多,顶面盾状,相对高差100~250 m,以坡角小于10°为特征,属于盾状火山。营城组流纹岩火山机构的纵向序列300~700 m,内部结构呈现上中下三段式:下部火山碎屑(熔)岩为主(30%),爆发相为主,以基浪(basesurge)沉积为标志,喷发方式主要表现为高粘度岩浆强烈气射作用的培雷式喷发;中部主要为气孔、石泡和流纹构造流纹岩(60%),构成火山机构的主体,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常见侵出相珍珠岩穹隆,喷发类型接近于斯通博利式;上部主要为细粒(层)凝灰岩(火山灰湖相沉积,10%),爆发相为主,以普林尼式喷发为主。流纹岩火山机构顶面呈丘状,相对高差200~300 m,以坡角多大于15°为特征,属于互层状火山。
引用
收藏
页码:1064 / 107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一段熔浆胶结复成分砾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万洙 ;
邵锐 ;
白雪峰 ;
王加强 ;
秦飞 ;
张建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6) :1124-1130
[2]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地震特征及其与控陷断裂的关系 [J].
唐华风 ;
王璞珺 ;
姜传金 ;
刘杰 ;
张庆晨 ;
冯有良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1) :73-78
[3]   松辽盆地改造残留的古火山机构与现代火山机构的类比分析 [J].
黄玉龙 ;
王璞珺 ;
冯志强 ;
邵锐 ;
郭振华 ;
许中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01) :65-72
[4]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 [J].
王璞珺 ;
吴河勇 ;
庞颜明 ;
门广田 ;
任延广 ;
刘万洙 ;
边伟华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5) :805-812
[5]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 [J].
王璞珺 ;
迟元林 ;
刘万洙 ;
程日辉 ;
单玄龙 ;
任延广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4) :449-456
[6]  
Volcanic geomorphology—an overview[J] . J.-C Thouret.Earth Science Reviews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