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被引:16
作者
李双文 [1 ]
刘洛夫 [1 ]
张有平 [2 ]
姚卫江 [2 ]
靳军 [2 ]
赵建章 [3 ]
孙东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三工河组; 基准面旋回; 沉积微相; 沉积演化;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6.006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划分为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按照短期基准面旋回期次分析了该区沉积演化特征,在三工河组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的交替演化过程。不同的演化期,其微相构成具有很大的差别,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由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河道间微相构成,河口砂坝及远砂坝不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有曲流河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口坝较发育,远砂坝、席状砂次之;滨浅湖沉积微相由砂泥坪及滩坝构成。通过分析认为,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位置,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叠置连通广泛分布,为本区最有利的构造油气藏储集砂体;中期基准面上升和下降的中期,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发育,孤立状分布,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砂体。
引用
收藏
页码:819 / 8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体系 [J].
王居峰 ;
邓宏文 ;
蔡希源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2) :137-141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识别 [J].
何玉平 ;
刘招君 ;
杜江峰 .
世界地质, 2003, (01) :21-25
[3]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勘探进展及成藏特征 [J].
杨文孝 ;
赵铮亚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6) :466-470+443
[4]   测井曲线在地层基准面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J].
段秋梁 ;
陈永进 ;
陈国强 ;
冯庆忠 ;
赵翠霞 ;
梁秀光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35-39
[5]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J].
李振宏 ;
汤良杰 ;
丁文龙 ;
姚素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40-43
[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相对优质储集层的成因 [J].
况军 ;
姚根顺 ;
朱国华 ;
寿建峰 ;
王鑫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34-37+14
[7]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彭军 ;
吴朝容 .
沉积学报, 2001, (02) :249-255
[8]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
郑荣才 ;
尹世民 ;
彭军 .
沉积学报, 2000, (03) :369-375
[9]   沉积基准面变化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J].
樊太亮 ;
李庆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2) :28-34
[10]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 [J].
邓宏文 ;
王洪亮 ;
李小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2) :1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