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制:当代中国性别平等参政的效力抉择

被引:4
作者
李晓广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比例制; 性别平等参政; 传统性别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今天,绝大多数国家都已认同,两性参政的平等程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自建国以来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力倡扬"男女平等",并在正式制度中对女性参政采取保护性的政策,但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排斥女性参政的惯性作用力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牵制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因此,以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保证女性一定的参政比例,虽然由此引起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仍不失为实现性别平等参政的一种效力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37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参政的公共政策分析 [J].
付翠莲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5) :119-123
[2]   试析女性参政配额制在欧盟国家中的运用和发展 [J].
张迎红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 (04) :71-75
[3]   中外妇女参政比例比较及其思考 [J].
许悦 .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01) :32-36
[4]   中国传统社会中性别模式的构建与认知 [J].
鲍静 .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03) :83-86
[5]   配额制:对妇女平等参政的快速跟进 [J].
D达勒鲁普 ;
L弗莱登瓦尔 ;
高静宇 .
国外社会科学, 2006, (06) :61-67
[7]   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综述 [J].
李慧英 .
妇女研究论丛 , 2001, (05) :69-72
[8]   新中国参政妇女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J].
韩贺南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8, (03) :34-37
[9]  
不宜硬性规定女性参政比例[N]. 晏扬.人民代表报. 2006 (002)
[10]  
性别问题[M]. 青岛出版社 , 李银河,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