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的实质探讨

被引:40
作者
李艳
严灿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级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湿邪; 湿证; 现代研究;
D O I
10.19288/j.cnki.issn.1000-2723.2000.03.012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述当前研究成果 ,讨论了中医病因学说六淫中“湿”的含义 ,总结湿邪致病有易阻气机、隐匿性、广泛性、趋下性、缠绵性、难辨性、相对性等特点 ,认为湿邪与致病细菌的存在、与人体免疫功能、能量代谢、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湿证与水液代谢失常相关 ,湿可是病毒的副产品。湿邪可导致大鼠菌群失调 ,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大肠杆菌菌数显著增加 ;湿邪可降低细胞免疫功能 ,增加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 ;可导致机体能量代谢下降 ,还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及运动功能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外湿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J].
张六通 ;
梅家俊 ;
黄志红 ;
邱幸凡 ;
周安方 ;
成肇智 .
中医杂志, 1999, (08) :496-498
[2]   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J].
严灿 ;
高敏 ;
吴丽丽 ;
邓中炎 ;
潘毅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06) :39-41
[3]   脾虚湿困及其它脾胃虚实证的胃肠道症状与胃电频谱改变 [J].
宋述财 ;
邓中炎 ;
陈群 ;
梁雪芬 ;
吴巧云 ;
连至诚 .
广东医学, 1997, (11) :757-759
[4]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J].
戴晓玲 ;
刘启泉 ;
田军彪 ;
李恩复 ;
宋风婷 ;
郭喜军 ;
李建新 ;
张俊贤 ;
刘建萍 .
辽宁中医杂志, 1997, (10) :21-22
[5]   试论湿邪与男性病 [J].
陈裕俊 ;
王劲松 .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6, (04) :189-190
[6]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关系探讨 [J].
傅晓晴,林乾树,李灿东,周维湛,唐福康,朱红梅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1995, (02) :5-7
[7]   试就内科领域探讨湿的若干问题 [J].
林立本,张海鸥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1995, (02) :33-35
[8]   湿邪致病机理的初步实验研究 [J].
姜学连 ;
李慧吉 ;
陈拯民 ;
武成 .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2, (04) :306-30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