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平流层各高度场谐波分析的若干基本事实

被引:6
作者
瞿章
吕世华
郑光
林俊峰
邱海龙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2] 成都气象学院
[3] 成都气象学院
关键词
谐波分析; 振幅; 季节转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谐波分析方法,对北半球30,50和100hPa等压面上各纬圈各月的1—3波振幅作了计算。分析表明,无论是30,50或100hPa,也无论是1,2或3波,从分纬圈看,其振幅都从低纬到高纬增大,并以50—70°N振幅为最大。从分月看,冬季月份的振幅都是5—10倍地大于夏季月份。无论从分月或分纬圈看,波1加波2的振幅占波1—4总和的主要成份,尤其是波1。夏季不仅对流层100hPa在30—40°N出现最大值带,而且50和30hPa的1波和50hPa的2波,也出现次大值带,这使人联想到青藏高压夏季在平流层内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我们用平流层各波振幅的减增来表征由冬到夏或相反的转变,那么前者的转变在3到4月,后者一般在8到9月,这样平流层的季变比对流层季变要早一个月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3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北半球平流层月平均环流的若干基本事实
    瞿章
    郑光
    吕世华
    邱海龙
    林俊峰
    不详
    [J]. 高原气象 , 1988, (02) : 166 - 176
  • [2] 北半球对流层至平流层中部平均环流的分波结构
    葛玲
    潘德育
    郭华
    赵红旭
    [J]. 高原气象, 1987, (04) : 306 - 316
  • [3] 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环流和天气
    瞿章
    王可丽
    [J]. 高原气象, 1985, (S2) : 21 - 35
  • [4] 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M]. 气象出版社 , 章基嘉, 1983
  • [5] 平流层大气环流及太阳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等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