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评价与政策取向探讨

被引:19
作者
李平 [1 ]
江飞涛 [1 ]
王宏伟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调整与振兴规划; 选择性产业政策; 功能性产业政策;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0.10.001
中图分类号
F123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2009年年初,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等十个产业实施调整与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短期应对危机措施(保增长)和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调结构)的结合,其中,"调结构"政策是原有产业政策的延续,具有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是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效果来看:1、振兴规划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保增长的政策应转向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方面来。2、振兴计划在调结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政策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并由此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政策应将重点转为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完善的竞争政策和市场友好型的功能性产业政策,避免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从根本上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48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李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5-23
[2]   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 [J].
江飞涛 ;
曹建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1) :53-64
[3]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探讨 [J].
赵云旗 .
财政研究, 2007, (10) :59-62
[4]   投资规制政策的缺陷与不良效应——基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考察 [J].
江飞涛 ;
陈伟刚 ;
黄健柏 ;
焦国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6) :53-61
[5]   从产业政策到竞争政策:东亚地区政府干预方式的转型及对中国的启示 [J].
冯晓琦 ;
万军 ;
不详 .
南开经济研究 , 2005, (05) :67-73
[6]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效果分析[N]. 李平,吕铁,江飞涛.中国经济时报. 2009 (005)
[7]  
竞争与垄断[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王廷惠,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