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肠道细菌微生态改变与胰腺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14
作者
:
吴承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
吴承堂
黎沾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
黎沾良
熊德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
熊德鑫
祝小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
祝小枫
机构
: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
[2]
北京市解放军三○四医院
来源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1997年
/ 07期
关键词
:
胰腺炎.急性.坏死型,粘膜菌群,微生态失调,细菌易位;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657.5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探索肠道生物屏障改变在胰腺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5只杂种犬在定植耐氨苄青霉素大肠杆菌(携带质粒PUC18的JM109)后,随机分组。胰腺炎组(8只)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引发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对照组(7只)仅作单纯剖腹术,7天后活杀。定量分析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且对血液和内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胰腺炎组肠粘膜及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均明显减少(P均<0.01);肠粘膜厌氧菌/需氧菌比值严重倒置(P<0.05);脏器和血培养结果:胰腺炎组所有动物均出现了肠道细菌易位,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胰腺易位率最高(87.5%~100.0%),且能找到术前人工定植于肠道的耐药质粒菌。胰腺炎后第1天和第2天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0%和62.5%,而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时肠道出现明显的细菌微生态失调,以过度生长的G-杆菌为主的肠道细菌易位到胰腺及其它脏器,成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根源。
引用
收藏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