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特性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旭丽
黄丽丽
康振生
郭蔼光
刘铜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改进MS培养基; 培养条件; 酶学性质;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2003.04.021
中图分类号
S432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摘要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26℃,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时接菌量为4块菌饼(直径5mm)。另外,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0,在50℃以下以及pH 5.5~7.5范围内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628 / 6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Papillae and Related Wound Plugs of Plant Cells[J] . J R Aist.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 1976
  • [2] Cloning and targeted gene disruption ofEXGI, encoding exo-β1,3-glucanase in the phytopathogenic fungusCochliobolus carbonum .2 SchaefferHJ,LeykamJ,WaltonJD. Applied 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