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

被引:25
作者
刘吉峰 [1 ]
李世杰 [1 ]
丁裕国 [2 ]
姚书春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极端气温; 聚类统计检验; 旋转主分量分析;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6.03.005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和旋转主分量分析相结合确定中心站的方法,利用我国多年极端气温资料,对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年际变化型态进行区划。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可以互相补充,使分区结果更具客观性。中国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年际变化分别可划为12和11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别计算了各区域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各区域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检验证明分区是合理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2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利用空间均匀网格对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区域特性的初步分析 [J].
王晓春,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96, (03) :324-332
[2]   用于数值分类的聚类分析 [J].
么枕生 .
海洋湖沼通报, 1994, (02) :1-12
[3]   中国人类生物气候区划初探 [J].
张苏平,张文 .
气象, 1994, (05) :10-15
[4]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J].
黄嘉佑 .
大气科学, 1991, (03) :124-132
[5]   试论中国气候区划 [J].
陈明荣 .
地理科学, 1990, (04) :308-315+387
[6]   转动主分量分析在天气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J].
黄嘉佑 .
气象, 1988, (09) :47-51+37
[7]   变K变N聚类方案在气象场分析中的应用 [J].
郑祖光 .
气象, 1984, (02) :7-11
[8]  
青藏高原气象学[M]. -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