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丘陵地区栓皮栎次生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

被引:3
作者
陈月琴
徐侠
阮宏华
王国兵
栾以玲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栓皮栎次生林; 火炬松人工林; 土壤有效碳; 重复熏蒸-培养法;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7.0359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重复熏蒸-培养法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栓皮栎次生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栓皮栎次生林土壤中的有效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炬松人工林,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占总有机碳比率(4.7%)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有效碳比率(54.3%)分别高于栓皮栎次生林(2.9%和40.9%);去除森林凋落物后,2种林分土壤有效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总有效碳显著相关。重复熏蒸-培养法是估测该地区森林土壤有效碳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与火炬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次生栓皮栎林土壤含有较多的活性有机碳,可能对区域碳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28 / 20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杨长明 ;
欧阳竹 ;
董玉红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87-892
[2]   宁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J].
苏静 ;
赵世伟 ;
马继东 ;
杨永辉 ;
刘娜娜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3) :50-52+179
[3]  
An extract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soil microbial biomass. Vance E D,Brookes P C,Jenkinsen D S. Soil Biology Biocheistry . 1987
[4]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养分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关系 [J].
刘淑霞 ;
刘景双 ;
赵明东 ;
王金达 ;
于君宝 ;
丛晓明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539-543
[5]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J].
徐秋芳 ;
徐建明 ;
姜培坤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15-17+21
[6]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J].
姜培坤 .
林业科学, 2005, (01) :10-13
[7]   陆地生态系统中人为因素对DOM影响研究进展 [J].
卢萍 ;
杨林章 .
生态学杂志, 2005, (11) :58-63
[8]  
Analysis of factors controlling soil organic matter levels in Great Plains grasslands. Parton W J,Schime I D S,Cole C V,et al.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1987
[9]  
Changes in Soil Carbon Pools Induced by Substitution of Plantation for Native Forest[J]. XU QIUFANG and XU JIANMING Department of Resource Science,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ua-jiachi Campus, Hangzhou 310029 (China)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n’an 311300 (China).  Pedosphere. 2003(03)
[10]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枯枝落叶分解的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J].
苏永春 ;
勾影波 .
生态学杂志, 2001, (06)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