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新能源发电与储能装置接入的智能电网转供能力分析

被引:69
作者
廖怀庆 [1 ]
刘东 [1 ]
黄玉辉 [1 ]
于文鹏 [1 ]
翁嘉明 [1 ]
尤毅 [1 ]
张宇 [2 ]
机构
[1]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
[2] 不详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发电; 储能系统; 转供能力; 拓扑简化;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2.16.003
中图分类号
TM711 [网络分析、电力系统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后使得N 1重构路径的选择更为复杂,为解决此背景下智能电网转供能力的计算问题,在对二者时变运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智能电网转供能力指标体系的N 1恢复模型,通过对转供能力指标计算公式线性化处理,并结合基于拓扑模型简化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优化算法,利用优化调整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系统的运行方式,实现电网N 1后转供能力最大。最后,以某实际典型电网为例,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新型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对提升系统应对N 1故障能力和实现负荷有效转移的作用,验证了转供能力指标对于定量描述智能电网自愈特性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计及分布式发电和不完全信息可中断负荷选择的电力市场模型 [J].
杨彦 ;
陈皓勇 ;
张尧 ;
李方兴 ;
荆朝霞 ;
王玉荣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28) :15-24
[2]   基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智能电网兼容性研究 [J].
廖怀庆 ;
刘东 ;
黄玉辉 ;
陈羽 ;
柳劲松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02) :15-19
[3]   基于主变互联关系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J].
王成山 ;
罗凤章 ;
肖峻 ;
白慧 ;
王建民 ;
李亦农 ;
王赛一 ;
王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13) :86-91
[4]   南方电网“十一五”城市供电可靠性规划 [J].
宋云亭 ;
张东霞 ;
梁才浩 ;
彭冬 ;
吴俊玲 ;
邱野 ;
陈志刚 ;
吴琼 ;
曹静 .
电网技术, 2009, 33 (08) :48-54
[5]   基于有根树的分布式发电孤岛搜索 [J].
丁磊 ;
潘贞存 ;
丛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5) :62-67
[6]   可用输电能力评估的序贯蒙特卡罗仿真法 [J].
李庚银 ;
高亚静 ;
周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5) :74-79
[7]   一种新型的配电网供电恢复重构寻优算法 [J].
张钊 ;
封亚琴 .
电网技术, 2008, (07) :51-55+65
[8]   具有分布式发电和可中断负荷选择的配电公司能量获取模型 [J].
李海英 ;
李渝曾 ;
张少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10) :88-93
[9]   基于马尔可夫链和故障枚举法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J].
高亚静 ;
周明 ;
李庚银 ;
李睿 ;
肖利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19) :41-46
[10]   城市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价算法 [J].
邱丽萍 ;
范明天 .
电网技术, 2006, (09)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