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产率的测度及特征研究

被引:4
作者
钟世川 [1 ,2 ]
毛艳华 [2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要素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偏向; 全要素生产率; 粤港澳大湾区;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20.02.00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包含两类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框架,得出技术进步方向和要素生产效率共同组成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化供给系统方法测度199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结果显示:在湾区城市群内部,资本与劳动是替代的,并且样本期内大部分年份的技术进步偏向劳动,这从根本上解释了珠三角地区普遍性的"用工荒"问题;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率是湾区生产率提升的关键,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其却有抑制作用;近些年大湾区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表现出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明显下降。因此,要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经济发展瓶颈,必需调整技术结构,大力引进发达国家资本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同时,整合粤港澳三地互补的资源优势,实现大湾区"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的完整化产业链条,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8+356 +3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全球化、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面板数据分析 [J].
米运生 ;
易秋霖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5) :17-22
[2]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 [J].
章上峰 ;
许冰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2) :551-568
[3]   人力资本与技术采用:对珠三角技术进步缓慢的一个解释 [J].
张涛 ;
张若雪 .
管理世界, 2009, (02) :75-82
[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Diewert W E. Econometrica . 1982
[5]   Thermodynamic behaviour of homonuclear and heteronuclear Lennard-Jones chains with association sites from simulation and theory [J].
Blas, FJ ;
Vega, LF .
MOLECULAR PHYSICS, 1997, 92 (01) :135-150
[6]  
Patterns of Skill Premia. Acemoglu, Dar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2003
[7]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Daron Acemoglu.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2002
[8]   全球化、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面板数据分析 [J].
米运生 ;
易秋霖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5) :17-22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 [J].
钟世川 ;
毛艳华 .
经济评论, 2017, (01) :3-14
[10]   供给侧改革引领下双三角异质性制造业要素扭曲及生产率比较研究 [J].
李雪冬 ;
江可申 ;
夏海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05) :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