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

被引:27
作者
娄文龙 [1 ,2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大区域;
D O I
10.13546/j.cnki.tjyjc.00008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创新性引入区域政策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得出实证结果: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长江三角洲最低,京津唐处于中间水平;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呈现趋同特性。原因可能在于渐进式的改革中珠江三角洲开放早,协同化程度高,市场一体化效率高,而政府政策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创新等影响了后两个区域的一体化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J].
许吉辰 ;
李佩瑶 .
当代经济, 2012, (10) :142-144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J].
周立群 ;
夏良科 .
江海学刊, 2010, (04) :81-87
[3]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合作途径探讨 [J].
孙久文 ;
邓慧慧 ;
叶振宇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 (02) :55-60
[4]   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同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J].
夏永祥 ;
卢晓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20-24
[5]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J].
林耿 ;
许学强 .
经济地理, 2005, (05) :677-68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