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菌与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28
作者
房卫平
祝水金
季道藩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杭州
关键词
黄萎病; 病菌; 生理分化; 致病机理; 抗性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要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及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各地的棉花黄萎病菌均存在致病力的分化 ,其致病机理是病菌侵入棉花后菌丝及孢子在导管内大量繁殖 ,同时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及侵填体而堵塞导管 ,使水分和养分运输发生困难 ,更重要的是病菌在棉株体内产生的糖蛋白毒素作用的结果。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方式争论较大 ,但一般在温室由单一菌系接种鉴定时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单基因遗传 ,而在田间病圃或用多菌系混合鉴定时 ,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多基因遗传。由于陆地棉内缺乏高抗黄萎病资源 ,给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带来一定困难 ,但 90年代以来 ,已育成 86 - 6、川 73 7、川 2 80 2、豫棉 1 9号、豫棉 2 1号等一些抗黄萎病的新品种。上述抗黄萎病品种在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中起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及其分子指纹分析 [J].
朱有勇 ;
王云月 ;
Dilbag S.M. ;
Bruce R.L. .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3) :56-61
[2]   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 [J].
校百才 ;
景忆莲 ;
刘耀斌 ;
范万发 .
西北农业学报, 1998, (02) :58-61
[3]   棉花黄萎病菌株VD8外泌毒蛋白的生化特性 [J].
陈旭升 ;
陈永萱 ;
黄骏麒 .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02) :63-65
[4]   黄萎病菌致萎毒素引起棉苗维管系统变化的电镜观察 [J].
陈旭升 ;
陈永萱 ;
黄骏麒 .
棉花学报, 1998, (02) :56-57
[5]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与高抗黄萎病新种质豫2067 [J].
房卫平 ;
王家典 ;
孙玉堂 ;
马惠平 .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01) :8-10
[6]   北方植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分化类型研究 [J].
石磊岩 ;
冯洁 ;
王莉梅 ;
简桂良 .
棉花学报, 1997, (05) :50-57
[7]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 [J].
马峙英 ;
王省芬 ;
张桂寅 ;
李兴红 ;
刘叔倩 ;
吴立强 ;
刘占国 ;
孙济中 ;
刘金兰 .
棉花学报, 1997, (01) :16-21+25
[8]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安阳菌系致病力分化研究 [J].
宋晓轩 ;
朱荷琴 ;
郭金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1) :14-19
[9]   山东棉花黄萎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J].
吴献忠,李凤玲,郑长英,王贻勇,朱有利 .
植物保护, 1995, (06) :2-5
[10]   山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类型和生理的关系 [J].
田秀明 .
植物保护, 1995, (03)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