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火因子对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演替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李秀珍
王绪高
胡远满
孔繁花
解伏菊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火烧迹地; 火烧强度; 火烧频度; 火烧面积;
D O I
10.13324/j.cnki.jfcf.2004.02.022
中图分类号
S754 [森林更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森林火灾因火烧强度、频率及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火烧迹地,对火后演替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火烧程度的迹地上残存的活植被繁殖体的多度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且直接影响火后植被的初始演替格局及动态 相对于中轻度火烧迹地而言,重度火烧迹地由于残留的活植被繁殖体很少等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演替的不确定性 火烧频率随着林分位置、类型、林龄以及林分的疏密度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火烧频率的增加会阻碍植被向森林演替,甚至导致森林向灌木草本演替 一般面积大的火烧迹地相对于中小火烧迹地而言,火后森林物种的丰富度低,灌木草本的盖度低,外来物种多 火烧程度、频度和大小等林火因子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火后植被,增加了演替的复杂性及其不可预测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福建省暴发性林火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郑海青
    [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 (01) : 36 - 40
  • [2]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自然与人工干预下的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王绪高
    李秀珍
    孔繁花
    李月辉
    石秉路
    高振岭
    [J].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 30 - 34
  • [3] 落叶松着火性的研究
    赵国辉
    郜东辉
    [J]. 吉林林业科技, 2002, (03) : 21 - 24+34
  • [4] 大兴安岭北部植被演替规律探讨
    杜晓明
    周志强
    张悦
    周琳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 (02) : 67 - 68
  • [5] 次生林区天然更新规律初探
    王百兴
    梁金彪
    高庆春
    [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0, (02) : 33 - 35
  • [6] 大火历史及其与古气候关系研究
    杨英
    沈承德
    易惟熙
    孙彦敏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 328 - 334
  • [7] 林火灾变阈值
    郑焕能
    温广玉
    柴一新
    [J]. 火灾科学, 1999, (03) : 3 - 7
  • [8] 林火生态的研究与应用
    舒立福
    田晓瑞
    马林涛
    [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4) : 422 - 427
  • [9] 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
    邱扬
    [J]. 生态学杂志, 1998, (01) : 55 - 61
  • [10] 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植被变化研究
    杨树春
    刘新田
    曹海波
    郭宝英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1) :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