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罗布莎铬铁矿床铬尖晶石矿物学与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15
作者
周二斌 [1 ,2 ]
杨竹森 [3 ]
江万 [4 ]
侯增谦 [2 ]
郭福生 [1 ]
洪俊 [5 ]
机构
[1] 东华理工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5]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罗布莎; 豆荚状铬铁矿; 地幔橄榄岩; 蛇绿岩; 玻安岩;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目前研究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地幔橄榄岩相对新鲜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工业矿体产于蛇绿岩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以下方辉橄榄岩相带一定层位中,主要有块状、浸染状和豆状等矿石类型。罗布莎铬尖晶石成分变化范围大,依据铬尖晶石的化学成分与矿物学研究至少可识别出3个期次铬尖晶石:(1)成矿前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熔蚀残斑晶、出溶晶及少量自形晶形式产于方辉橄榄岩中,以富Al2O3为特征,Cr#值变化范围大(17·19~66·30),且大部分小于60,并与Mg#值呈负相关关系,由出溶晶,残斑晶到自形晶铬尖晶石,总体表现向富Cr、Fe的方向演变;(2)成矿主期铬尖晶石,可分为早、晚2个阶段。早阶段铬尖晶石主要以它形晶产于不同类型铬铁矿石中,部分呈自形-半自形晶产于铬铁矿体的纯橄岩外壳中,主要以富铬为特征,矿石中Cr#值变化范围小(70·08~87·03),均大于60,其中块状铬铁矿具有最高的Cr#和Mg#,由纯橄岩外壳中副矿物铬尖晶石向豆状、浸染状矿石以及块状矿石演变过程中,铬尖晶石化学成分总体向更富Cr、富Mg方向演变;晚阶段铬尖晶石:主要以自形-半自形晶产于具堆晶结构的纯橄岩相带中,成份上以更加富而贫Al2O3,且具有最低Mg#(18·79~44·77)值为特征;(3)成矿晚期铬尖晶石,主要以网状集合体产于豆状-网脉状(眼眉状)矿石中,以更贫Al、富Fe为特征,具有最高的Cr#值和低的Mg#值。综合研究表明,罗布莎铬铁矿中的铬主要来自原始地幔岩本身,且主要来自于地幔橄榄岩中2种辉石的不一致熔融和对副矿物铬尖晶石的改造,原始富铬矿物可能来自地幔深部的八面体硅酸盐矿物。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成因、多种构造背景下成矿特征,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由大洋中脊(MOR)扩张环境向岛弧体系俯冲环境的转变过程,洋内俯冲带之上(SSZ)的弧间盆地环境是形成冶金级豆荚状铬铁矿的最为有利构造环境。研究提出了罗布莎铬铁矿的"三阶段"成矿模式,即,经历了大洋中脊预富集阶段,俯冲带之上主成矿阶段及之后的构造抬升改造阶段。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接触带之下的方辉橄榄岩相带是寻找较大规模铬铁矿床的有利地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060 / 207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意见和建议
    王希斌
    周详
    郝梓国
    [J]. 地质通报, 2010, 29 (01) : 105 - 114
  • [2] 再论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质疑岩石/熔体反应成矿说
    鲍佩声
    [J].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 1741 - 1761
  • [3]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的超高压矿物和新矿物(综述)
    杨经绥
    白文吉
    方青松
    戎合
    [J]. 地球学报, 2008, (03) : 263 - 274
  • [4] 极地乌拉尔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一个异常矿物群
    杨经绥
    白文吉
    方青松
    孟繁聪
    陈松永
    张仲明
    戎合
    [J]. 中国地质, 2007, (05) : 950 - 952
  • [5]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Os-Ir-Ru合金及其中玻安岩质包体的研究
    白文吉
    杨经绥
    方青松
    任玉峰
    颜秉刚
    戎合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14 - 822+877
  • [6]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再研究:从地质调查到矿物记录
    王成善
    李亚林
    刘志飞
    李祥辉
    唐菊兴
    REJEAN Hebert
    COTE Dubois
    VARFALVY V
    HUOT F
    [J]. 地质学报, 2005, (03) : 323 - 330
  • [7] 西藏蛇绿岩中不寻常的地幔矿物群
    白文吉
    杨经绥
    方青松
    颜秉刚
    史仁灯
    [J]. 中国地质, 2003, (02) : 144 - 150
  • [8] 寻找超高压地幔矿物的储存库——豆荚状铬铁矿
    白文吉
    杨经绥
    方青松
    颜秉刚
    张仲明
    [J]. 地学前缘, 2001, (03) : 111 - 121
  • [9] 铬铁矿预富集和上地幔部分熔融关系的实验研究
    金振民
    D.L.Kohlstedt
    金淑燕
    [J]. 地质论评, 1996, (05) : 424 - 429
  • [10] 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因——以西藏自治区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王希斌
    鲍佩声
    [J]. 地质科学, 1987, (02) : 166 - 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