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解释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

被引:30
作者
岳彩申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关键词
经济法; 研究范式; 理论方法; 科学方法论; 解释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经济法学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地位,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其理论的解释力,但是,目前研究现状中,研究范式的混乱、理论框架不清晰、缺乏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与工具以及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分离这四个因素削弱了经济法理论的解释力。中国经济法学提高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路径在于:在吸收各范式优点的基础上,对经济法研究范式和理论进行多元整合,建立一种能够整合各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优势的多元统一理论。在这个路径下,经济法学应当进一步厘清理论框架,引入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将科学方法与人文的方法结合起来,吸纳理性选择理论所包含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 [J].
曹天予 ;
曹南燕 ;
范岱年 .
哲学研究, 2000, (02) :11-19+77
[2]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理论 [J].
塞德曼 ;
瓦格纳 ;
郑乐平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0, (01) :35-39
[3]   社会学统一理论的整体分析方法 [J].
盛少波 .
社会科学研究, 1993, (01) :35-41
[4]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现状与前景 [J].
陶和谦 .
政法论坛, 1986, (01) :14-20
[5]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J].
沈宗灵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1983, (03) :32-39
[6]  
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D]. 刘水林.西南政法大学 2005
[7]  
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D]. 岳彩申.西南政法大学 2003
[8]  
经济学方法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美]谢拉·C.道(SheilaDow)著, 2005
[9]  
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M]. 法律出版社 , 岳彩申著, 2004
[10]  
承传与创新:现代性、全球化与社会学理论的变革[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军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