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对小麦纹枯病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3
作者
陈厚德
王彰明
倪桂花
袁树忠
夏慧
陈洪新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2] 江苏省灌云县植保站 江苏 扬州
[3] 不详
[4] 江苏 扬州
[5] 江苏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线虫; 影响;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2003.03.013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小麦成株期,调查植株茎基部线虫量,结果表明:茎基部0~5cm处存在大量线虫,感染纹枯病的植株线虫量高于健株,病株(茎鲜重)线虫量为93.9~102.7条·g-1,健株(茎鲜重)为15.8~43.4条·g-1。以杀线虫剂克百威处理小麦根部土壤后,植株线虫量明显下降,病株(茎鲜重)降至57.5~84.6条·g-1,健株(茎鲜重)降至1.6~33.8条·g-1,但纹枯病随着植株线虫量的下降而明显加重,病株率较未施用杀线虫剂田块上升1.32倍。将线虫与小麦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植株,病株率无明显变化,但病斑平均长度降低34.80%,说明线虫对小麦纹枯菌的浸染、扩展有一定干扰作用。经初步识别,小麦茎基部的线虫中90%以上为腐生线虫,少数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线虫。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用嵌入法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的研究 [J].
陈厚德 ;
王彰明 ;
倪桂花 .
江苏农业科学, 2002, (05) :31-32
[2]   小麦纹枯病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J].
韩月澎 ;
陈秀兰 ;
何震天 ;
王锦荣 ;
杨鹤峰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1) :81-84
[3]   小麦纹枯病抗性研究进展 [J].
李斯深 ;
刘爱新 ;
李强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86-91
[4]   包含病原线虫的植物复合侵染病害 [J].
喻盛甫 ;
胡先奇 ;
王扬 .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01) :2-8
[5]   杀灭土壤中线虫对小麦生长和吸收N、P的影响 [J].
胡锋 ;
李辉信 ;
武心齐 ;
吴珊眉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84-89
[6]   植物对寄生性线虫侵染的抗性反应 [J].
翟衡 ;
郝玉金 ;
管雪强 ;
李玉高 ;
王寿华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131-137
[7]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J].
檀根甲 ;
季伯衡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1) :72-77
[8]   植物寄生线虫与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关系 [J].
刘志明 .
广西农业科学, 1995, (05) :226-228
[9]   我国小麦纹枯病发生及防治研究现状 [J].
吴洵耻 ;
高士仁 .
山东农业科学, 1992, (02) :29-30+47
[10]   小麦根际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初探 [J].
丁兆龙 ;
高士仁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4)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