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抗氧化成分及其分布特性

被引:28
作者
李磊
胡广林
FrankS.C.Lee
王小如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
[2]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研究所
[4]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研究所
[5] 香港浸会大学-厦门大学中药研究联合实验室
[6] 福建厦门
[7] 香港浸会大
关键词
丹参; RP-HPLC-DAD超声波萃取; 抗氧化成分; 分布;
D O I
10.13836/j.jjau.2001119
中图分类号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借助超声波萃取法、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 -DAD)为分析检测手段 ,研究了丹参 6种抗氧化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分离定量条件 ,并对这些成分在全株丹参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常温下的超声波萃取可避免热解作用给丹参酮类化合物带来的损失 ,而辅助的加热处理可使原儿茶醛获得较高的提取率 ,两种操作方法简单可行。 6种化学成分在丹参不同部位及不同等级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异。丹参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根部皮层 ,而叶子中丹参素的含量却较为丰富 ,可为丹参品质鉴定和质量标准研究及该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4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应用SFE-CO2提取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工艺研究 [J].
苏子仁 ;
陈建南 ;
葛发欢 ;
周华 ;
刘中秋 ;
许晓峰 ;
刘良 .
中成药, 1998, (08) :1-2+50
[2]   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丹参提取工艺 [J].
方亮 ;
戈延茹 ;
郭建鹏 ;
李凤龙 .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1998, (02) :32-34
[3]   丹参醇提液在浓缩、干燥工艺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Ⅰ)──丹参酮ⅡA湿热降解机理探讨 [J].
苏子仁 ;
刘中秋 ;
周华 .
中成药, 1997, (11) :5-6
[4]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丹参乙醇浸膏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J].
曾元儿,徐晖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997, (01) :39-39
[5]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 学苑出版社 , 阴健,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