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采动损伤对层间隔水控制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冯国瑞 [1 ,2 ,3 ]
白锦文 [1 ,2 ,3 ,4 ]
杨文博 [1 ,2 ]
王善勇 [4 ]
康立勋 [1 ,2 ]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2] 山西省绿色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4]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Priority Research Centre for Geotechnical Science &
关键词
复合采动; 隔水控制层; 损伤参量; 破坏范围; 安全开采; 保水采煤;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8.6042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距离煤层群复合采动影响下,层间岩层中隔水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若层间岩层中隔水层的稳定性遭受破坏,则上覆采空区中的积水会向下方渗流扩逸,甚至瞬间涌出,威胁下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提出了复合采动影响下层间隔水控制层的基本概念,运用损伤力学的基础理论构建了复合采动影响下层间岩体损伤参量D的计算模型,分别研究了损伤参量D与层间岩体抗压强度及破坏范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复合采动损伤对层间隔水控制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层间隔水控制层是指复合采动影响下层间岩体中不发生破断失稳且能起到阻隔上方采空区积水向下渗流扩逸的控制岩层。(2)损伤参量D可以用来衡量复合采动影响下层间岩体的损伤破坏程度。(3)层间岩体抗压强度RD与损伤参量D的关系为:随着损伤参量D的增大,层间岩体的抗压强度RD表现出线性递减的变化趋势,其折减系数为1-D。(4)层间岩体破坏范围与损伤参量D的关系为:层间岩体的最大破坏深度/高度Hmax及其距工作面端部的距离Lmax均随着损伤参量D的增大而增加;D越大,Hmax和Lmax的增幅也越大。(5)层间隔水控制层的稳定性与复合采动产生的叠加损伤密切相关;通过综合考量上下煤层多重开采后层间岩体的损伤破坏范围与隔水控制层的层位关系,全面分析了6种不同条件下层间隔水控制层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轻上覆采空区积水对下部煤层开采的威胁,并保障安全生产。复合采动损伤对层间隔水控制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可以为积水采空区下伏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777 / 7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D].张百胜.太原理工大学.2008, 10
  • [2] 复合刀柱式残采区中部整层弃煤开采岩层控制基础理论研究.[D].白锦文.太原理工大学.2016, 08
  • [3] Innovative backfilling longwall panel layout for better subsidence control effect—separating adjacent subcritical panels with pillars
    Xu J.
    Xuan D.
    He C.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1 (3) : 297 - 305
  • [4]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钱鸣高; 石平五;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 [5]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M].徐芝纶[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6] 岩体渗流与煤层底板突水.[M].张金才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 [7]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灾变.[M].唐春安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 [8] 结构充填开采基础理论与地下空间利用构想
    冯国瑞
    杜献杰
    郭育霞
    戚庭野
    王泽华
    李庆东
    李化运
    康立勋
    [J]. 煤炭学报, 2019, 44 (01) : 74 - 84
  • [9] 神东特殊保水开采煤层条带充填覆岩隔水层稳定性判据
    孙建
    王连国
    赵光明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18, (05) : 957 - 968
  • [10] 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张东升
    李文平
    来兴平
    范钢伟
    刘卫群
    [J]. 煤炭学报, 2017, 42 (01) : 36 -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