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33
作者
殷建平 [1 ]
王友绍 [1 ]
徐继荣 [1 ]
孙松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海洋; 碳循环; 海气通量; DOC; POC; 生物泵; 海洋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控制环节。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碳库,具有吸收和贮存大气CO2的能力,影响着大气CO2的收支平衡,研究碳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对于预测未来大气中CO2含量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海洋CO2通量,海水中碳的迁移和海洋沉积物及河口通量的研究状况,介绍了生物泵作用,碳循环模型的发展以及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等,并展望了海洋碳循环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66 / 5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估计的不确定性 [J].
徐永福 ;
赵亮 ;
浦一芬 ;
李阳春 .
地学前缘, 2004, (02) :565-571
[2]   海洋沉积物中不同结合态无机碳的测定 [J].
李学刚 ;
李宁 ;
宋金明 .
分析化学, 2004, (04) :425-429
[3]   全球变化科学中的碳循环研究进展与趋向 [J].
曲建升 ;
孙成权 ;
张志强 ;
高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6) :980-987
[4]   生物泵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 [J].
金心 ;
石广玉 .
大气科学, 2001, (05) :683-688
[5]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2的汇 [J].
严国安 ;
刘永定 .
生态学报, 2001, (05) :827-833
[6]   海洋碳循环模式(Ⅱ)──对印度洋的模拟结果分析 [J].
浦一芬 ;
王明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1) :67-76
[7]   海洋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J].
张远辉 ;
王伟强 ;
陈立奇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5) :559-564
[8]   海洋碳循环模式(I)——一个包括海洋动力学环流、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的二维碳模式的建立 [J].
浦一芬 ;
王明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2) :129-140
[9]   带生物泵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J].
邢如楠 .
大气科学, 2000, (03) :333-340
[10]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J].
张志强 ;
孙成权 .
科学通报, 1999, (05) :46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