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109.4°——共轭变形带的夹角

被引:27
作者
郑亚东 [1 ]
王涛 [2 ]
王新社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共轭变形带;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滑移线理论; 零伸长度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塑性力学的滑移线理论、Watterson零伸长度理论和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均获得共轭变形带的夹角为109.4°。该值与黄金规则相容,然而,滑移线理论的预测值面对伸长方向,与实际不符。零伸长度理论所预测的109.4°,不能解释实际观察到的平面共轭剪切带。根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理论,预测韧性变形域共轭变形带面对主压应力方向或瞬时最小伸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09.4°。迄今获得的全部野外观测值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均位于该预测值的±20°范围内,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有效性。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可解释或求解:1)折劈理的形成,2)大型低角度正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的形成,3)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4)变质结晶基底的基本构造型式——菱网状韧性剪切带,5)拆离褶皱的形成,6)古主应力和相关的运动学涡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定量鉴定 [J].
郑亚东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3) :197-203
[2]   新世纪构造地质学与力学的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J].
郑亚东 ;
王涛 ;
王新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02)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