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性状研究

被引:21
作者
黄建军 [1 ]
赵明 [2 ]
刘娟 [1 ]
勾玲 [1 ,3 ]
机构
[1] 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玉米; 群体密度; 抗倒伏; 干物质; 产量;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9.04.025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5~2006年以4个不同耐密性品种为材料,研究玉米不同抗倒能力对光合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稀植(52500株/hm2)条件下,大穗品种京科518和京科519的丰产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单株干重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耐密品种登海3719;当群体密度大于75000株/hm2以上时,发生倒伏,两品种绿叶面积和光合性能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减少,有效收获穗数显著降低,产量明显下降。从玉米抽雄前到生理成熟期,根系干重所占比例越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玉米抽雄前单株干重和根干重所占比例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405*和-0.5302*。田间倒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选用在吐丝前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的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强,是实现在大群体条件下创高产的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93 +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 [J].
黄智鸿 ;
王思远 ;
包岩 ;
梁煊赫 ;
孙刚 ;
申林 ;
曹洋 ;
吴春胜 .
玉米科学, 2007, (03) :95-98
[2]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J].
路海东 ;
薛吉全 ;
赵明 ;
马国胜 .
玉米科学, 2006, (05) :111-114
[3]   玉米倒伏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J].
宋朝玉 ;
张继余 ;
张清霞 ;
陈希群 ;
李祥云 ;
王圣健 .
作物杂志, 2006, (01) :36-38
[4]   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J].
薛吉全 ;
梁宗锁 ;
马国胜 ;
路海东 ;
任建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55-59
[5]   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的试验研究 [J].
张银锁 ;
宇振荣 ;
P.M.Driessen .
作物学报, 2002, (01) :104-109
[6]   不同株型玉米高产群体的质量指标 [J].
宋碧 ;
吴盛黎 ;
苏銮兵 ;
刘德凤 ;
李晔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 (01) :1-8
[7]   紧凑型玉米3638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J].
宋碧 ;
吴盛黎 ;
周启江 ;
彭玉淑 ;
刘德凤 .
耕作与栽培, 2000, (06) :27-28
[8]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J].
李登海 .
作物杂志, 2000, (05) :1-5
[9]   淮北沿海夏玉米高产栽培途径与促控技术 [J].
孙月轩,朱礼祥,姜先梅,张钦佩,仲济道,李保国 .
玉米科学, 1995, (04) :48-52
[10]   不同株型玉米物质生产和群体库源特征的研究 [J].
薛吉全,詹道润,鲍巨松,杨成书,马国胜 .
西北植物学报, 1995, (03) :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