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农村金融存量改革实施效果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被引: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修华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兴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熊玮
机构
:
[1]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来源
:
上海经济研究
|
2014年
/ 08期
关键词
:
农村金融;
存量改革;
增量改革;
农信社;
D O I
: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4.08.004
中图分类号
:
F832.43 [农业信贷];
学科分类号
:
1201 ;
020204 ;
摘要
:
我国农村金融存量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本文以农村信用社为样本,通过对服务覆盖面、信贷投入量、经营风险、公司治理与改革的经济效应等进行分析,发现存量改革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改革没有彻底摆脱"一刀切"的模式、利益博弈失衡,存在较严重的道德风险、监管存在越界或缺位。改革未形成"鲶鱼效应"。农村金融存量改革要取得成功,下一步关键在于完善农村信用社"形似神不似"的公司治理结构,放宽民间资本准入,践行金融包容,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在农村金融监管上的边界。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村镇银行运行格局、发展偏差及应对策略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修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志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刚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01)
:57
-62
[2]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全景式回顾、评价与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蓝虹
;
穆争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大学
穆争社
.
上海金融 ,
2012,
(11)
:17
-29+116
[3]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实施效果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静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修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3)
:22
-28+110
[4]
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基于农户问卷调查
[J].
宁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宁德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琼
.
科学决策,
2010,
(12)
:19
-24+52
[5]
中国农村金融三十年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
[J].
金鹏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金鹏辉
.
金融研究,
2008,
(10)
:71
-77
[6]
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谢平, 2013
←
1
→
共 6 条
[1]
村镇银行运行格局、发展偏差及应对策略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修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志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刚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
(01)
:57
-62
[2]
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全景式回顾、评价与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蓝虹
;
穆争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大学
穆争社
.
上海金融 ,
2012,
(11)
:17
-29+116
[3]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实施效果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静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修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3)
:22
-28+110
[4]
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基于农户问卷调查
[J].
宁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宁德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琼
.
科学决策,
2010,
(12)
:19
-24+52
[5]
中国农村金融三十年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
[J].
金鹏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金鹏辉
.
金融研究,
2008,
(10)
:71
-77
[6]
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谢平, 201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