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常法则:忠恕之道新解

被引:3
作者
刘美红 [1 ]
周远成 [2 ]
机构
[1] 星海音乐学院
[2] 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仁; 忠; 中; 恕; 推己及人;
D O I
10.13914/j.cnki.cn43-1453/z.2011.04.024
中图分类号
B82-09 [伦理学史];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忠恕之道作为儒家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伦常准则,包括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层面。"忠"侧重如何对待自己,它实际由"中"派生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执中"、"正己"而"尽己成性",与三代以来的尚"中"精神一脉相承。"恕"着重如何对待别人,它强调通过推己及人、以成全他人,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两种表述形式。依儒家之见,"忠恕违道不远",只有既正确对待自己,又正确对待别人,我们才能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生境界。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日知录校注.[M].(清) 顾炎武; 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  
中国哲学史.[M].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98,
[4]  
道德情操论.[M].[英]亚当·斯密(Adam Smith) 著;蒋自强等 译.商务印书馆.1997,
[5]  
中庸的文化省察.[M].萧兵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6]  
孔子哲学思微.[M].(美)郝大维(DavidL.Hall);(美)安乐哲(RogerT.Ames)著;蒋弋为;李志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7]  
论语集释.[M].程树德 撰;程俊英;蒋见元 点校.中华书局.1990,
[8]  
朱子语类.[M].(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
[9]  
说文解字注.[M].(汉)许慎 撰;(清)段玉裁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  
孟子字义疏证.[M].(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中华书局.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