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和发育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李从先
陈刚
高曼娜
庄振业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
[2] 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系
来源:
关键词:
泻湖;
半封闭;
层理;
沉积体系;
海积地貌;
沉积构造;
砂坝;
泻湖沉积;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82.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滨外砂坝和泻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统一的沉积体系,具有特殊的相组合和相模式,必须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古砂坝-泻湖沉积体系中往往蕴藏石油、天然气、煤、铁、盐岩等多积沉积矿产,是重要的勘探远景区.要正确地认识古砂坝-泻湖,必须对现代同类沉积体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提供识别标志和沉积相组合模式.现代砂坝-泻湖海岸分布相当普遍,占世界海岸线总长度的13%,可以想象,这种沉积体系在地质时期亦应广泛分布,因此,砂坝-泻湖沉积体系的研究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砂坝-泻湖体系有多种类型,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仅分布于河流三角洲地区,也出现在岬湾海岸上,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依据近年来野外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若干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特征、发育过程及其发展方向作初步的讨论.一、滨外坝的沉积特征滨外坝是砂坝-泻湖沉积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重要的沉积单元,它决定着泻湖的形成和整个体系的存在.滨外坝一般形成于坡度平缓、砂质沉积物丰富和波浪作用比较强烈的条件下.我国东部沿海的许多河口地区和岬湾海岸都具备这些条件,因而发育了大小不一、类型各异的滨外砂体.山东半岛的滨外砂坝长2—6公里,宽100—600米,高出高潮线2—4米.渤海湾滦河三角洲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6+91
+91-92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