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蔡云朗 [1 ]
沈扬 [1 ]
任慕兰 [1 ]
赵维英 [1 ]
姚青 [2 ]
何杰 [2 ]
李嘉 [3 ]
翟卫中 [4 ]
机构
[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
[2]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
[3]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B超室
[4]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33 [子宫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将7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确诊后立即手术,共30例;5 d服药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5 d后手术,共20例;90 d服药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连服90 d后手术,共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水平,同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1)服药后肌瘤体积A组平均缩小22.51%,B组平均缩小61.77%,两组服药前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服药组间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SH呈下降趋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两服药组间比较,服药后E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组织中PR呈高表达,ER表达下降,EGFR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2)米非司酮可能系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血清中EGF水平,从而影响子宫肌瘤生长。(3)直接降低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另一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培养细胞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卫爱民 ;
任慕兰 ;
陈锡玲 ;
赵维英 ;
宋萍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6) :370-372
[2]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 [J].
郁雯 ;
姜英 ;
王晓玲 .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2, (04) :234-236
[3]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J].
李卫平 ;
严隽鸿 ;
林其德 ;
陈珠萍 ;
丁传伟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01) :32-34
[4]   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刘召芬 ;
程红英 ;
江森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09) :59-61
[5]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J].
王惠群 ;
靳家玉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02) :14-16+64
[6]   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 [J].
高玉平 .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99, (02) :84-88
[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 [J].
周丽蓉 ;
俞瑾 ;
孙梅 ;
张永莲 .
上海医学, 1998, (06) :316-319
[8]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杨幼林 ;
郑淑蓉 ;
张志文 ;
范正红 .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01) :35-36
[9]   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J].
杨幼林 ;
郑淑蓉 ;
李克敏 ;
张炳兰 .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10)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