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南地区流行病考证

被引:3
作者
袁冬梅
机构
[1]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关键词
宋代; 江南地区; 流行病; 疾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R-09 [医学史];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060207 ; 0712 ; 120402 ;
摘要
现代医学认为流行病是由各种生物性致病原或称为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而从传统医学角度而言,所谓流行病是指具有温热病性质的急性传染病,属温热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并具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在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之为疫、疾疫、瘥、札、疠等。宋人也大体承袭了这一提法。通常情况下,疫病与流行病无法确切区分,因此,统称流行病为疾疫或瘟疫。宋代江南地区是流行病的多发区,特别是太湖流域一带,从文献记载来看,显著多于其他地区。这大概与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湿、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经济较为活跃细菌病毒易于繁殖有关。该地区频繁发生的流行病,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并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均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M].余新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宋朝社会救济研究.[M].张文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未来生存空间.[M].杨东平等 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
[4]  
灾害历史学.[M].张建民;宋俭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5]  
三千年疫情.[M].张剑光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6]  
寄生虫病临床免疫学.[M].刘约翰;赵慰先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
[7]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伤寒补亡论.[M].(宋)郭雍撰;.中国书店.1992,
[9]  
中国大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经济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10]  
宋史.[M].(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