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公共服务的国民“获得感”:测量与解析——基于MIMIC模型的经验证据

被引:70
作者
阳义南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收入; 民生; 幸福; 获得感; 社会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还缺少测量人民"获得感"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论文使用CGSS2013年数据,从便利性、充足性、普惠性、均等性四个方面测量了8项民生公共服务带给民众的"获得感"。全国简单均值2. 98、加权因子值9. 54,只有最大值的60%。这说明民众"获得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MIMIC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体、基本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教育等7项民生公共服务的供给短板对"获得感"的影响显著为负,短板每增加1分,获得感将分别降低0. 75%、0. 53%、0. 50%、0. 41%、0. 33%、0. 23%、0. 23%。收入增长能带来更高的"获得感",高收入、低收入群体的民生服务"获得感"更高,但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相对更低;社会公平、机会公平对"获得感"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增强"获得感"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7+189 +189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