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HBc-IgG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
被引:18
作者:
成军
[1
]
谢珏
[2
]
王国政
[1
]
孙长贵
[1
]
葛海峰
[3
]
孙关忠
[1
]
机构:
[1]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检验科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 温州医学院检验系
来源:
关键词:
肝炎,乙型;
肝炎抗体,乙型;
免疫球蛋白G;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6 [免疫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97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I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97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05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