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20
作者
杜成智
覃洁萍
陈玉萍
蔡毅
机构
[1] 广西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挥发油;
D O 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01.063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产地荆芥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不同产地荆芥药材挥发油中均含有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丁香烯、棕榈酸、亚麻酸等13种成分,其共有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02%87.67%,其中荆芥挥发油特征成分胡薄荷酮以6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6.99%),3号样品最低(24.26%);而含量较高的薄荷酮以2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44.00%),6号样品最低(16.61%)。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有13种相同成分,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荆芥挥发油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J].
何婷 ;
陈恬 ;
曾南 ;
汤奇 ;
苟玲 ;
刘金伟 ;
彭希 ;
于柳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 28 (03) :51-55
[2]   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J].
汤奇 ;
杨发龙 ;
曾南 ;
何婷 ;
于柳 ;
苟玲 ;
彭希 ;
刘金伟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 28 (02) :29-32
[3]   荆芥不同粒径粉体解热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J].
蔡光先 ;
刘林 ;
王宇红 ;
唐正平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8 (06) :18-20
[4]   荆芥内酯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的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 [J].
张丽 ;
张敏 ;
孙娥 ;
丁安伟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8, (05) :433-436
[5]   荆芥挥发油对大鼠胸腔白细胞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 [J].
赵璐 ;
曾南 ;
唐永鑫 ;
刘晓帅 ;
杨旋 ;
瞿礼萍 .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17) :2154-2157
[6]   荆芥挥发油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及NF-κB、IκB含量的影响 [J].
解宇环 ;
沈映君 ;
金沈锐 ;
徐世军 .
华西药学杂志, 2008, (03) :274-276
[7]   荆芥挥发油对白三烯拮抗活性的实验研究 [J].
曾南 ;
李军晖 ;
付田 ;
沈映君 .
中医药学刊, 2006, (06) :1033-1035
[8]   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J].
曾南 ;
沈映君 ;
任永欣 ;
李军晖 .
中药材, 2006, (04) :359-362
[9]   荆芥、防风挥发油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葛卫红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1)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