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脑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3
作者
张振强 [1 ]
李澎涛 [1 ]
潘彦舒 [1 ]
宋军营 [2 ]
贾亚泉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脑组织; 病理分析; 动物模型; 大鼠;
D O 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2.08.080
中图分类号
R589.2 [脂肪代谢障碍];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1001 ;
摘要
目的:围绕神经-血管单元及脑缺血性损伤相关因素,分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脑组织的病理性变化,为研究高脂血症并发脑缺血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及高脂血症合并脑缺血大鼠模型,用ELISA法测大鼠血清NO、ET-1、PGI2、TX-A2、MCP-1、TNF-α和CRP等因子,观察高脂血症模型血管及内皮细胞变化和炎症反应状态;通过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较高脂血症神经元、小血管、神经胶质细胞等结构特点;电镜观察神经元亚结构改变。结果:高脂血症模型与正常模型比较,NO、PGI2、TX-A2、MCP-1、TNF-α、CRP表达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大脑皮质可见较多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毛细血管明显增多,海马区有大量的神经细胞但明显萎缩;神经元和小动脉线粒体嵴变短或消失,嵴间腔扩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部分脱离;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减少,线粒体嵴少数变短。结论:与脑缺血损伤相关因素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组织中也发生了改变,并对神经元产生一定影响;高脂血症并发脑缺血后,这些因素是否起协同效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立高脂血症并发脑缺血模型,应有统一、规范的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988 / 9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血管内皮损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J].
陈雁 ;
杨晓晶 ;
白海涛 .
医学综述, 2010, 16 (17) :2573-2576
[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的变化 [J].
宁英远 ;
任建功 ;
朱秀贞 ;
张宏刚 ;
陈爱荣 ;
陈慧 ;
陈雪红 .
临床荟萃, 1999, (08) :345-347
[3]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功能 [J].
王殿彬 ;
陈汝贤 ;
李建勇 ;
阮长耿 .
江苏医药, 1994, (03) :121-123
[4]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oxidized components in ox-LDL to inhibition on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in rat aorta[J] . W.T. Wong,C.H. Ng,S.Y. Tsang,Y. Huang,Z.-Y. Chen.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2009 (3)
[5]  
Endothelin Peptid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Cellular Signalling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 Juhani Lepp&auml,luoto,Heikki Ruskoaho.Annals of Medicine . 199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