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浙江近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8
作者
徐姗楠 [1 ]
陈作志 [2 ]
何培民 [1 ]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赤潮; 频率; 营养物质; 灰色关联; 浙江近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根据1933年到2004年间的统计资料,以10 a为周期分析了浙江沿岸赤潮的发展变化历程,并进一步以1997~2004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研究了的浙江近海赤潮的发生频率和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物质输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相关因子对赤潮发生频率影响的关联序为:海水养殖产量(0.703)>海水养殖面积(0.699)>工业废水(0.689)>生活污水(0.688)>生活COD(0.679)>总悬浮颗粒物(0.675)>工业COD(0.672)>降雨量(0.671)>粉尘(0.669)>烟尘(0.668)。可见,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其中海洋养殖自身污染是赤潮发生频率的主要诱因,陆源污染和大气湿沉降起着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赤潮频发现象分析与海藻栽培生物修复作用 [J].
徐姗楠 ;
何培民 .
水产学报, 2006, (04) :554-561
[2]   赤潮灾害与大气尘埃铁输送的关系 [J].
田荣湘 ;
翁焕新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38-43
[3]   浙江省近岸海域富营养及赤潮发生特征初步探讨 [J].
唐静亮 ;
胡颢琰 ;
毛宏跃 ;
赵盛龙 ;
叶双根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99-102+106
[4]   东海近海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韩秀荣 ;
王修林 ;
孙霞 ;
石晓勇 ;
祝陈坚 ;
张传松 ;
陆茸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097-1101
[5]   长江口地区大气湿沉降中营养盐的初步研究 [J].
张国森 ;
陈洪涛 ;
张经 ;
刘素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107-1111
[6]   东海赤潮及其监视监测 [J].
叶属峰 ;
黄秀清 .
海洋环境科学, 2003, (02) :10-14
[7]   我国有害赤潮的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 [J].
赵玲 ;
赵冬至 ;
张昕阳 ;
张丰收 .
海洋环境科学, 2003, (02) :15-19
[8]   栉孔扇贝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J].
周毅 ;
杨红生 ;
张福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27-233
[9]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J].
计新丽 ;
林小涛 ;
许忠能 ;
林燕棠 .
海洋环境科学, 2000, (04) :66-71
[10]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叶仙森 ;
张勇 ;
项有堂 .
海洋通报, 2000, (01)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