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效应与橄榄型收入结构的达致

被引:6
作者
黄潇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
关键词
收入极化效应; 中等收入者比重; 收入分配;
D O I
10.19365/j.issn1000-4181.2013.04.003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收入极化效应的上升通常对应着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下降,这更加深了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CGSS在2003—2008的城镇样本,运用极化指数和曲线,系统地测度及比较了收入结构,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归结了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城镇收入极化效应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但总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低占比层面的固化。教育、住房、党员身份等表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的变量对个体能否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有显著影响;父辈对子女的传递性途径中,仅教育被证明是相对有效的。另外,性别、区域、年龄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以提高居民增收能力,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若干思考 [J].
李培林 .
红旗文稿, 2007, (18) :14-15
[3]   基尼系数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关联性分析 [J].
庄健 ;
张永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4) :145-152
[4]   努力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 [J].
苏海南 .
宏观经济研究, 2003, (04) :12-14
[5]  
Polar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iddle class: Canada and the U.S.[J] . James E. Foster,Michael C. Wolfson.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 . 2010 (2)
[6]  
Polarization Orderings and New Classes of Polarization Indices[J] . You‐QiangWang,Kai‐YuenTsui.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 . 2002 (3)
[7]   WHEN INEQUALITIES DIVERGE [J].
WOLFSON, MC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 (02) :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