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蓝片岩带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3
作者
周高志
高敬礼
康维国
刘晓春
机构
[1] 湖北省区调所
[2] 长春地质学院
关键词
蓝片岩; 变基性火山岩; 高压变质带; 上震旦统; 蓝闪绿片岩相; 蓝闪石片岩; 变质作用; 地质作用; 耀岭河群; 鄂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湖北省北部蓝片岩带的区域分布、产出层位,蓝片岩类型、矿物组合与沉积建造的关系,蓝片岩变质特征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本区蓝片岩带主要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耀岭河群、武当群(上部双台组)三个层位,它赋存于富含Na2O(2~7%)及较高的Fe2O2/FeO比值为共同特征的岩石中。蓝片岩带的形成始于中元古代,在早期由于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发生裂陷槽,沉积了巨厚的酸性火山岩,中期继续拉张沉陷,发育了硅、泥质岩及拉斑玄武岩,至晚元古代末期地槽闭合,南、北大陆重新拼合,伴随产生强大的挤压应力而发生变质作用,至此蓝片岩变质带即告完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1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