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持股能够降低公司违规吗?——保险投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被引:15
作者
许荣
方明浩
常嘉路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保险资金; 公司治理; 公司违规; 机构调研; 分析师跟踪;
D O I
10.13497/j.cnki.is.2019.12.005
中图分类号
F271 [企业体制]; F842 [中国保险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404 ; 020204 ;
摘要
尽管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在理论模型中广受重视,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监督多数属于"幕后行动"难以观测而缺乏实证证据。本文利用保险投资在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比重差异以及险种分类差异,提供了我国险资持股降低公司违规的治理效应以及具体作用机制的实证证据。首先,险资持股能够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并且险资持股比例越高,降低上市公司违规次数的效果越明显。这一治理作用的发挥更多来自于持股比例高的第一大险资和传统险、分红险资金的监督效应。第二,险资持股降低公司违规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保险机构实地调研上市公司的渠道实现,并且险资持股的治理效应更多地表现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和分析师跟踪较少的上市公司,表明险资持股是对内部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和外部治理机制中分析师跟踪的有效替代。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卖空机制能抑制上市公司违规吗? [J].
孟庆斌 ;
邹洋 ;
侯德帅 .
经济研究, 2019, 54 (06) :89-105
[2]   近墨者黑: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 [J].
陆蓉 ;
常维 .
金融研究, 2018, (08) :172-189
[3]   监督型基金与盈余质量——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青原 ;
时梦雪 .
南开管理评论, 2018, 21 (01) :172-181
[4]   独立董事官员背景类型与上市公司违规研究 [J].
逯东 ;
谢璇 ;
杨丹 .
会计研究, 2017, (08) :55-61+95
[5]   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治理效应——基于机构调研行为的证据 [J].
谭劲松 ;
林雨晨 .
南开管理评论, 2016, 19 (05) :115-126+138
[6]   CEO与董事间“老乡”关系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 [J].
陆瑶 ;
胡江燕 .
南开管理评论, 2016, 19 (02) :52-62
[7]   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与上市公司违规犯罪 [J].
陆瑶 ;
李茶 .
金融研究, 2016, (01) :176-191
[8]   制度环境、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J].
甄红线 ;
张先治 ;
迟国泰 .
金融研究, 2015, (12) :162-177
[9]   管理层业绩预告违规与分析师监管 [J].
郑建明 ;
黄晓蓓 ;
张新民 .
会计研究, 2015, (03) :50-56+95
[10]   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角色:一个文献综述 [J].
伊志宏 ;
李艳丽 .
管理评论, 2013, 25 (05) :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