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天然裂缝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以静北潜山油藏为例

被引:14
作者
单业华
葛维萍
不详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
[2] 辽河石油管理局沈阳采油厂 山东青岛
[3] 辽宁新民
关键词
天然裂缝; 形成机制; 分布; 油藏描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储层天然裂缝形成机制多种多样 ,不同机制产生的裂缝分布不尽相同。经常遇到的情形是裂缝总体由同期或不同期的多种机制形成。文中提出评价裂缝形成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由地质分析提出各种可能的主导裂缝形成机制 ,建立一级近似预测初期产量的线型裂缝分布模型 ,然后根据有关的生产数据求解上述模型 ,获得评价各种机制的信息。静北潜山裂缝性油藏的应用表明 ,卸荷和断层活动是该油藏储层裂缝的两种重要形成机制 ,所形成的裂缝在涉及范围内表现出相对的均匀分布 ,裂缝密集、遍布和不规则的特征直接与多期次和多方向的强烈断层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辽宁中部静北潜山中元古界储层裂缝型式
    单业华
    葛维萍
    [J]. 勘探家, 1997, (02) : 37 - 42+7
  • [2] Mechanisms of natural fracturing in a sedimentary basin. Magara K.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80
  • [3] 多元数据处理[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陈德钊编著, 1998
  • [4] Microfractures due to overpressures caused by thermal cracking in well-scaled Upper Devonian reservoirs, deep Alberta basin. Marquez X M,Mountjoy E W.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6
  • [5] Unweaving the joints in Entrada sandstone, Arches National Park, Utah, USA. Cruikshank K M,Aydin A.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1995
  • [6]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及其应用[M].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王惠文著, 1999
  • [7] State of stress in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Zoback M L,Zoback M.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80
  • [8] 静北潜山油藏小断层模拟
    单业华
    葛维萍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1) : 96 - 99+8+16
  • [9] Origin of fracture porosity: example from Altamonte Field. Narr W,Currie J B.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82
  • [10] 重整化群法在静北潜山油藏储层渗透性研究中的应用
    单业华
    葛维萍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3) : 270 -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