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据环境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8
作者
王温鑫 [1 ]
金晓斌 [2 ]
杨绪红 [1 ]
龙瀛 [3 ]
周寅康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城市活力; 评价;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资源约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研究从丰富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拓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两方面,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集成表征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人口聚集、城市功能活力的新数据来源,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框架,并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实现1km*1km空间格网下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城市活力的评价框架,丰富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新的数据来源和可靠的数据质量为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2)与传统集约评价结果相比,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有所提升。处于高度集约、中度集约、一般集约利用水平的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6.21%、63.20%、30.59%;(3)引入城市活力评价后,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由单一高值模式转向多组团共同发展模式,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凸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及新城区。发展中的新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主城周边外围城区核心区内的土地利用也呈现较高的集约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46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新数据环境下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J].
龙瀛 ;
刘伦伦 .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 (01) :64-73
[2]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时空演化 [J].
刘浩 ;
马琳 ;
李国平 .
地理研究, 2016, 35 (03) :471-481
[3]   中国城市化的几个现实问题:空间扩张、人口收缩、低密度人类活动与城市范围界定 [J].
龙瀛 ;
吴康 .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2) :72-77
[4]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适度指标标准化方法改进研究——以人口密度指标为例 [J].
郭欢欢 ;
张孝成 ;
李仕川 .
地理科学, 2016, 36 (03) :367-374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耦合关系——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J].
丛东来 ;
邱晖 .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06) :298-306+311
[6]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J].
叶浩 ;
庄大昌 ;
杨蕾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10) :1664-1674
[7]   基于RS和GIS的小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 [J].
吴嵩 ;
姜琦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1) (S1) :53-57
[8]   “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J].
甄峰 ;
王波 .
地理研究, 2015, 34 (05) :803-811
[9]   新城区建设的空间尺度问题与改进策略刍议 [J].
鲁晓军 ;
门坤玲 ;
翁一峰 .
城市规划, 2015, 39 (04) :53-57+70
[10]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 [J].
柴彦威 ;
申悦 ;
陈梓烽 .
国际城市规划, 2014, (06) :3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