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救助水平观的发展转向

被引:1
作者
张世青 [1 ]
王文娟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关键词
社会救助水平观; 生存权; 适当生活水准权;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5.08.016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我国的社会救助水平观一直是以保障受救助者的生存权为导向,但却无力确保受救助者的可持续性生计,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受救助者的可行能力,易使他们陷入贫困陷阱,并且当前的社会救助水平并未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规定性。因之,以生存权为导向的社会救助水平观可转向适当生活水准权。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价值体现着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意在谋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平等。适当生活水准权能确保受救助者有尊严的生活,该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救助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住房权研究.[M].王宏哲;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  
中国社会保护体制改革研究.[M].尚晓援; 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  
发展型社会政策.[M].(英) 哈尔; ( ) 梅志里;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以自由看待发展.[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社会救助法与社会保险法的衔接与调适 [J].
蒋悟真 ;
尹迪 .
法学, 2014, (04) :66-73
[6]   社会稳定的增压阀:对居住隔离现象的政治社会学解读 [J].
赵聚军 .
江海学刊, 2013, (06) :121-126
[7]   民生保障研究:论适足生活水准权保障与实现 [J].
袁楚风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05) :156-165
[8]   城市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研究 [J].
陈岱云 ;
高功敬 ;
崔恒展 ;
张银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43-152
[9]   保障房建设的社会福利效应测度和实证研究 [J].
李梦玄 ;
周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5) :29-34+140
[10]   “十一五”以来社会救助发展的回顾及展望 [J].
唐钧 .
社会科学, 2012, (06) :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