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目标与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被引:23
作者
吴承照
刘广宁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自然保护地; 管理目标; 分类体系; 中国;
D O I
10.14085/j.fjyl.2017.07.0016.07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保护地分类系统是保护地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保护地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保护地管理目标分为生态、价值、功能、区域4种类型,针对中国保护地人地关系现实状况,基于管理目标的保护分为3种类型:绝对保护、严格保护、整体保护,对应3类保护地:生态保存地、国家公园和持续利用地3类,每一类保护地根据资源属性和保护要求细分为若干类管理类别。具有重要科研价值需要绝对保护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保护地归类为生态保存地,具有保护与游憩双重功能的保护地归类为国家公园,具有历史延续的生产生活功能的社区景观保护地归类为持续利用地。生态保存地与持续利用地延续现行的管理体制,归属不变,国家公园整合了多类以保护与游憩为双重功能的保护地,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英国保护区体系研究及经验借鉴.[D].田丰.同济大学.2008, S1
[2]  
中国风景名胜区边界.[M].王连勇; 著.商务印书馆.2013,
[3]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M].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 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4]  
中国的保护地.[M].PhillipsAdrian等撰稿;解焱;汪松;PeterSchei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气候变化时代视角下的文化景观保护 [J].
罗伯特 Z.梅尔尼克 ;
肖遥 ;
葛韵宇 .
风景园林, 2016, (11) :79-94
[6]   论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 [J].
束晨阳 .
中国园林, 2016, 32 (07) :19-24
[7]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 [J].
赵智聪 ;
彭琳 ;
杨锐 .
中国园林, 2016, 32 (07) :11-18
[8]   日本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与运营体制概况研究 [J].
马盟雨 ;
李雄 .
中国园林, 2015, 31 (02) :32-35
[9]   整合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依法建设国家公园 [J].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生物多样性, 2014, 22 (04) :425-427
[10]   论加拿大世界自然遗产管理规划的类型及特征 [J].
张振威 ;
杨锐 .
中国园林, 2013, 29 (09) :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