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6
作者
王琴
郭万柱
余广海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
[3]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
关键词
PRV; TK; 基因组; DNA; 临床症状; 突变体; 染色体组; 突变型; 伪狂犬病病毒; 阿氏病病毒; 基因缺失株; 疫苗免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55.3 [病毒病];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正> 伪狂犬病病毒(PRV)也称猪疱疹病毒I型,传染性延髓麻痹病病毒或奇痒症病毒,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流产和死产、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α-疱疹病毒。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szky首先报道了伪狂犬病,目前该病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猪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和带毒者,因而对该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该病的流行有扩大趋势,成为各国当前密切注视的传染病之一,国外一些专家认为它所引起的经济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黄银君,周育彪 .
中国兽医杂志, 1995, (01) :42-44
[2]   伪狂犬病毒闽A株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物理图谱分析 [J].
汪铭书,郭万柱,娄高明,费恩阁,宣华 .
中国病毒学, 1994, (04) :347-350
[3]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其糖蛋白基因的鉴定 [J].
郭万柱 ;
D.Burger ;
D.T.Shen ;
谢跃 ;
冯炳芳 ;
余广海 ;
汪铭书 .
病毒学报, 1993, (03) :241-245
[4]  
动物病毒学[M]. 科学出版社 , 殷震, 1985